面塑的种类和产地分布
面塑的种类按照制作工艺和使用功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食用的面塑,另一类是用来收藏的面塑工艺品。
用来食用的面塑品材料主要由澄粉、生粉等制作而成,然后再进行蒸熟定型,最后使用蔬菜汁或食用色素上色而成;另一种用来收藏的面塑一般都是用糯米粉、精面粉和防腐剂、盐、甘油等混合后蒸熟,这种特殊材料制成的面塑可以有效防止腐烂和裂缝,最后添加颜色而成。
面塑文化从最开始的祭祀和祈祷开始,经历过食用、生活祭祀用品等,到后来发展成为具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由于民俗地域不同因此面塑的种类的品类繁多,分布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里以山东、山西、河北和湖北为例,为大家讲解面塑的发展。
(一)山东面塑
山东面塑历史悠久,以菏泽面塑为代表。位于黄河下游的菏泽,古称曹州,常年因为黄河决口水灾不断。老百姓为了能生活下去,只好供奉神灵,祈求风调雨顺,就用面捏成猪羊,代替宰杀的牲畜作为供品。这就是最早的山东面塑的形式了。
菏泽面塑艺人走南闯北,早在20世纪20年代菏泽面人就享誉东南亚。菏泽面塑色彩单纯艳丽,造型简练生动,品种丰富多彩,有花鸟虫鱼、十二生肖、人物肖像等种类。
(二)山西面塑
山西面塑是春节习俗的沉淀物。春节的祭祀活动非常隆重,而精美的面塑就成了其中重要的表现形式。
山西面塑造型一般外形整洁、概括,内蕴饱满丰富,既有几何直线形式,又有饱含秦汉遗风的适合纹样。山西面塑以霍州、忻州、绛州面塑较为著名。
1.霍州面塑
霍州面塑,含有吉祥的寓意。在春节来临前,农家妇女用自磨的精粉按当地习俗捏制成形态各异的面塑,象征着万事如意、和睦友爱。霍州面塑造型朴实,不过分用色彩去渲染,仅用品红点彩。
2.忻州面塑
忻州面塑,是当地非常有代表性的工艺品之一。其中有一种以胖娃娃为题材的人物面塑,又有一种玲珑小巧,不用颜色点缀、素雅白胖的小面人,还有塑造生、旦、净、末、丑等戏曲人物的面塑,各式各样,五花八门。
3.绛州面塑
绛州,位于晋南平原,这里盛产小麦,逢年过节人们都会用上等的小麦磨成面粉,捏制出各式各样的面塑来欢度节日。绛州面塑至今仍名手辈出,作为传统工艺品享誉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