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中国根*河*这里是临汾!
白马之城
上一讲中,主要通过临汾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两位平阳公主的事迹一同感受了平阳城曾有的辉煌。然而当辉煌的平阳城渐行渐远之时,这座人人皆知的古城却又多了一个崭新的名称白马城。那么,临汾城到底和白马城有着怎样的关系?它为何后来被人们称作“白马城”?其中有着哪些特殊的含义?而不同时期的不同名称又向人们揭示了临汾城怎样的历史变革呢?《临汾的历史变迁》系列节目第八集——《白马之城》,为您讲述。
住在临汾,经常听见有人说临汾是白马城。临汾城到底和白马城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经常问得人们无话可说,不知该如何回答。作为一个临汾人,应该了解家乡的历史,因而也就有必要搞清白马城是怎么回事。今天我就讲讲白马城的来历。我讲四个问题:一是平阳迁址,二是初建新城,三是新城扩大,四是攻城闹剧。先讲第一个问题:平阳迁址。平阳迁址就是将原先设置在平阳古城,或者说后汉国都金殿的官署机构一起迁移,搬到现在临汾城的位置。这次迁移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年左右。为什么要迁址?原因还需从匈奴说起。刘渊创建的后汉灭亡后,不少匈奴人没有离开平阳一带,而是就近跑进姑射山居住下来,有的甚至渡过*河到了陕北高原。此后七八十年间,*河流域战事频繁,动乱不休,平阳城不断变换旗号。后来崛起于北方大漠的鲜卑族拓拔氏建立了北魏,平阳成了北魏的郡治。长期变乱中,山中的匈奴人不知归属,干脆自成一统,安然过日子。但是,任何*权的主宰者都要将之纳入辖治范围,因而屡屡发生战争,统治者便把这些居住在山中的匈奴人称为山胡。山里的胡人嘛!这些山胡依凭险峻的山势反抗朝廷,官方多次征讨均无功而返。但是,山胡下山骚乱却不会无功而返,每次都掠夺到大量的衣食财物。不用说,紧邻吕梁山的平阳城屡遭扰害,深受其苦。
由于长期的*治变乱,战事不断,居住于山中的匈奴人便自成一统、安然度日。然而安稳日子没过多久,北魏*权的主宰者为了扩大辖治范围,也同样瞄准了这支居住于山中的胡人,于是战争再次频发,屡遭胡人侵扰的平阳大地也深受其苦。那么,接下来面对胡人自立为国、北魏突发内乱的局面,平阳城又将发生怎样的变革呢?
公元年,北方六镇发生民变。变乱很快蔓延进山胡地带,他们公然自立为国,称王天下。《山西通史大事编年》在公元年有这样的记载:十二月,……平阳山胡反。山胡造反,朝廷不会不管,当即派出征东将*、章武王元融前去讨伐。不久,又任命崔元珍为平阳太守讨伐山胡。讨伐进展很不顺利,看看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便又在平阳城设置唐州,任命崔元珍担任刺史,主要任务仍是讨伐山胡。山胡尚未剿灭,北魏发生内乱,大将尔朱荣从晋阳起兵去洛阳平息祸乱,南下途中顺便派樊子鹄去收复唐州。不料崔元珍却不吃他这一套,樊子鹄大怒,攻破唐州,进入平阳城中杀了崔元珍。这次大战对平阳城的毁坏不小。内乱平定后,北魏改唐州为晋州,任命樊子鹄为刺史统辖此地。樊子鹄不再驻守平阳城,将晋州及其下属的平阳郡、平阳县一起搬迁过汾河,迁进白马城。从此,平阳古城失去了原来的地位。
朝廷一次次的讨伐没有剿灭胡人,却在关键时刻北魏发生内乱,不堪设想的是这场内乱却给平阳城带来了重度的毁坏。而内乱平定后,新任刺史樊子鹄又将平阳城迁过汾河,迁入白马城,就这样平阳古城再一次迁址。那么,迁入的新城白马城始建于何时?而关于它的来历,有名的成语故事“唇亡齿寒”又予以怎样的佐证呢?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初建新城。新城也就是白马城。白马城始建于何时?《水经注》有相关记载:“汾水又南,经白马城西,魏刑白马而筑之。”这里说得很清楚:汾水又南,经白马城西,魏刑白马而筑之。可是由于古文没有标点符号,后人断句各有千秋,有人读作:汾水又南,经白马城,西魏刑白马而筑之。这就理解错了,汾河水确实南行了,却没有从城中穿过,而是从城西流过去了。所以,“经白马城西”才对,这么一来就是魏刑白马而筑之。也就是说,在魏代开始有白马城。那么,这个魏是曹魏的魏么?不是!白马城最早出现的典籍是《魏书》,也就是北魏时期。这就和我们前面说的,樊子鹄担任晋州刺史时,将州址由平阳城迁到白马城相对接了。这个问题就搞清楚了。可能有人接着会问:为什么要称白马城啊?可以查考的原因有两条:一是建立北魏*权的鲜卑族,遇有重大事情要杀马歃血进行盟誓,而且那马必须是白马,因为白马不仅珍贵,还是我们西山一带的特产。说起来这白马历史悠久了。有多悠久?说清这个问题,要借助一个成语故事:唇亡齿寒。唇亡齿寒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也可以说是和我们临汾有关的历史事件。晋献公时一直往外扩大疆土,不断吞并周边的小国家。有一次他瞄准了虢国,准备吃掉它。可是要征服虢国,必须经过虞国,不然过不去。虞国要是不同意怎么办?大夫荀息向晋献公献计,请他把宝马和美玉送给虞国的国君,然后向虞国借路出兵去打虢国。晋献公心疼地说:“宝马和美玉都是我的珍宝,怎能送给他呢?”荀息笑着答:“只要虞国的国君答应借给咱们道路,珍宝放在虞国就如同放在外面的库房里,你放心,丢失不了。”晋献公恍然大悟,同意了。
根据史书的记载我们知道了白马城的始建年代在北魏,而这个时间刚好和樊子鹄担任晋州刺史时,将州址由平阳城迁到白马城的时间一致。然而知道了白马城的历史,它为何叫作白马城,这其中的白马又和成语故事“唇亡齿寒”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荀息到了虞国,向国君献上宝马和美玉。虞国的国君见了宝马和美玉,高兴极了。趁着国君高兴,荀息赶紧说明借路的意图。虞国这国君哪能不答应,不仅同意了晋国借道攻打虢国,还主动要求让虞国*队也一起去攻打虢国。可是虞国有位大臣宫之奇极力反对,他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屏障。虢国灭亡后,虞国跟着就危险了。谚语说,唇亡齿寒,没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我们虞国与虢国就是这样的关系啊!”这道理说得太好了,可是,国君不听,执意借给晋国道路。晋国顺利进兵,把虢国给吞并了。回国途中,大*在虞国休整,趁其不备袭击了他们,活捉了虞国的国君。荀息命人在虞国宫中找到了昔日进献的宝马和美玉,来见晋献公。晋献公见了得意地说:“美玉还是原样,就是马齿有些长啦!”我为什么要讲唇亡齿寒这个成语故事?是因为那其中的宝马就是我们吉县、乡宁一带出产的白马。至今乡宁的云丘山还有马壁峪,就是那时候往外送白马出山的通道。已故的石青柏先生曾经考证到,北魏时期的平阳仍然盛产白马,公元年还以白马为贡物敬献给朝廷。这就可以看出,当初在汾河东岸,建立新城时要祭祀土地神,就像现今破土不少人要用鸡血祭祀一样,那时用珍贵的白马洒血奠基,也就是“刑白马而筑城”。因此,这城被叫作白马城。这就是白马城的来历。
原来故事中让晋献公视如珍宝的“宝马”竟是当时我们吉县、乡宁一带出产的白马,而正是有着这样的历史渊源,经过后期的查考和佐证,证明北魏时期的平阳依然盛产白马,因此樊子鹄杀马歃血后将平阳城迁入的新城命名白马城。那么,知道了白马城的来历,这个新建的城池又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扩大的呢?
下面讲第三个问题:新城扩大。白马城刚建起的时候很小,只驻扎防守的*队,用不了多大地盘。它挺立于汾河岸边,地势居高,西面可以观看山胡的动向,北面可以凭眺突发的战况,向东、向南均一览无遗,真可以说是居高临下。对于讲究兵法的古人来说,白马城占有地理的优势。当初的白马城不大,从现今市委往西、往北,到城墙一带的范围之内。东面到莲花池,估计城郭就局限在这个小地盘里。莲花池可能对今天的临汾人已经很陌生了,据说清朝时,卧虎山*鹿泉的水还能流入莲花池,供城里人吃水。年我在城里上初中时还可以看见。20世纪80年代初,还有遗址残存,后来竟被蚕食掉了。白马城当初是*队的驻地,在战乱时期樊子鹄将州署迁入其中,受到了铜墙铁壁的保护,确实是上策。可是,到了和平年代,这窄小的城市实在有些憋闷。因而,隋炀帝曾将临汾迁往白马城南一里,这件事《太平寰宇记》有明确记载,等于将原先的城市向外伸展扩大。按这样的记载判断,如今的山西师范大学的校园应该是隋朝时的临汾郡城。到了唐代,白马城又向外扩展了一些。现今洪洞县博物馆里收藏着一块唐代的墓志铭,出土于清朝道光年间,出土的地方是临汾城内的姜家泊池。这尊《大唐嵌岭*副使王府君墓志铭》这样写道:开元九年十一月三日,归合葬于晋州城东三里之原。姜家泊池位置在现今南街小学的南侧,应属旧城墙以内的范围。由此往西北,到鼓楼周边恰好是三里的距离。可见,白马城越过莲花池向外扩展。时过四十年,向东已经发展到原来的旧城墙了,即原来临汾市电影院往北至平阳影剧院一线。这可以从清朝道光年间出土的另一块墓志铭看出。这尊《大唐晋州刺史李友金墓志铭》上写着:大历三年卒,葬城东偏。这尊碑石是在城东关新寺边疏通水池时出土的。新寺即今日辛寺街一带,可见城市扩大到旧城墙边了。这时候白马城的范围确实可观了,可惜能叫起白马城的人却越来越少。因为,白马城早为府、州、郡的名字所替代,人们渐渐淡忘了“刑白马而筑城”的往事。不管人们记不记得白马城,白马城的历史却没有中断。
从史书记载、如今的遗存,我们在看到这块得天独厚的宝地其地理优势时,也明白了当时樊子鹄将州址迁到白马城的用意了。然而虽然城址的地理位置优越,但也不可能局限于此,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当时*事、*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城池的范围也必然渐渐的扩大,自身的优势再加上城址面积的不断扩大必然使其成为日后兵家必争之地。下面这则攻城闹剧就为我们讲述了发生在白马城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
下面我讲最后一个问题:攻城闹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事件。北魏后来分为东魏、西魏,东魏、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两国曾经在白马城下有一次大的战争,此事曾记载于史书。公元年,白马城属于北齐。北周武帝要占领此地,就率领大*,东出长安,渡过汾河,直入晋州,驻扎在汾曲,也就是今天的侯马、曲沃一带。他集结部队,从鼠雀谷(今介休灵石)、千里径(今霍州)、统*川(今洪洞)等地调兵遣将,合围了晋州城,即白马城。大敌当前,眼看晋州城危在旦夕,可那位北齐的后主高纬却不闻不问,带着他心爱的冯淑妃去打猎了。皇帝猎兴正浓,大臣不敢扰乱,告急战报来了三次,都被右丞相高阿那肱截留了!城破了!晋州失守了!高阿那肱不得不报了,才报给皇帝。你一定会认为皇帝要怒火三丈,大发雷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高纬闻知晋州城失守,不慌不忙,看一眼猎兴正浓的冯淑妃,意思是说,怎么办?冯淑妃当机立断地说,再猎一围。于是,高纬和冯淑妃继续围猎。这也是一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真有些荒唐!可更荒唐的还在后头。怎么个荒唐法?我们不妨看一段《资治通鉴》:北齐将士强烈要求收复晋州,高纬只好率*南征,包围了失守的城池。此时城中兵士不多,取胜完全可能,坏事又坏在了那位冯淑妃身上。北齐*队发动猛攻,城池指日可望拿下。怎奈城中守将梁士彦亲自上城参战,连他的妻子也往防线送土送石,兵将士气高涨,实在难以攻破。北齐*队浴血奋战,总算打开一个缺口,大*正要一拥而上,进入城中,高纬下令慢行,他要冯淑妃观看这壮观场面。冯淑妃梳妆打扮一新,款款迈步前来。高纬下令大*进城,哪里还进得去呢?北周将士趁这个空隙堆土填石,围栏守护,城池又坚实难攻了!不用说,北齐人马又被阻在城外。
大敌当前,眼看晋州城危在旦夕,北齐后主高纬不仅不闻不问,而且还带着他心爱的冯淑妃外出打猎,更为荒唐的是,在面对失守的城池和心爱的妃子时,这位北齐后主依旧不忘佳人,以至于顾此失彼,如此荒唐之举确实令人汗颜,也难怪后人将这一历史事件称为“攻城闹剧”。而令后人真正不解的是,当史书中频繁出现这一事件时,白马城三个字却只字未提,那么,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原因呢?
这时,北周武帝带兵来解晋州之围,双方*队在城外摆开战场,准备一决雌雄。战争打响了,将士们浴血奋战,后主高纬带冯淑妃骑马观战。征杀之际,时有兵卒被杀,冯淑妃吓得心惊肉跳,不由得叫唤:“败了,败了!”高纬连忙拨转马头,携了冯淑妃就逃。一口气逃到了高梁城,才定神喘息。不用说,北齐将士败了。大败的原因在于*心动摇,还是这个冯淑妃惑乱了*心!这件事在历史典籍中多有记载,但是,却看不见白马城的字样。其原因很清楚,樊子鹄将晋州迁移到了白马城,但人们也将平阳的名字移位于白马城了。因而,北齐、北周的晋州争夺战的记载就成了平阳城。时至今日,能记起白马城的人更少了,不管今天叫不叫白马城,白马城都是历史的一段往事。刚才讲到,高纬和冯淑妃逃跑时,到了高梁城喘息休整,那么高梁城又在何处,那里发生过什么历史大事?请听下一讲:高梁古城。
北齐后主高纬,这位不爱江山只爱美人的皇帝眼看就要收复失地,然而为了让他心爱的冯淑妃观看战况,最终还是延误战机,北齐被打败,高纬领着冯淑妃慌忙逃跑,一直逃到高梁城才喘气休息,仅从高纬攻城的这段历史来看临汾确实有座高梁城。那么,如今已在临汾人记忆里模糊的高梁城究竟在哪里?它又有着怎样的来历呢?《临汾的历史变迁》系列节目第九集《高梁古城》,继续讲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