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且看小小山西一团面,能玩出什么大花样山
TUhjnbcbe - 2023/5/27 21:12:00
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53148116242762&wfr=spider&for=pc

提及山西面食,惯性思维会让人想到刀削面、剔尖、擦尖这类家常面食,不太会想到“面花”“面人”“面羊”这类更具艺术性的面食。这种被统称为面塑的面食,上千年里,在山西人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岁时节令、礼尚往来,人生一世,一年四季中,面塑在重要场合中都不可或缺。

9月22日,三晋面塑艺术展在太原美术馆拉开大幕。这是山西面塑迄今最全面最广泛的一次集中展示。参展的余组面塑作品,由40余位面塑传承人在一个月时间集中制作完成。此次展览共分为“域·晋风”“礼·仪和”“岁·时节”“融·新姿”四部分,充分展示了山西面塑艺术的全貌和独特的地域风情。

面塑表现三晋风情

山西是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西汉时期,汜胜便受汉成帝之命曾到晋南地区广泛推广小麦种植,东汉时期石磨出现,小麦粉的食用得到了广泛推广,北魏时期发酵技术的纯熟,让小麦的适口性得到提升,“馍馍”日渐成为餐桌主食,更成为当地民俗文化中一种重要的载体,贯穿于人的一生。晋南俗语说“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这种“馍”往往是经过艺术加工的“面花”,也就是面塑。

山西面塑主要包括两类:花馍和礼馍。花馍一般是在岁时节令的祭祀礼仪中使用的馍。如“枣山”这种造型的花馍,寓意着“早生贵子”,在祭祀祖先神灵之时使用甚多,也是在全省范围内都比较普遍的一种面塑造型。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岚县当地有面供风俗,都会举办一场民间祭祀的面塑盛会,民间艺人们就会展示出自己最高超的面塑技艺,此次展览中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供技艺传承人李润吉的作品。

鱼形图案在面塑作品中极为常见。每年七月十五,晋南一带会做面羊、面鱼,面羊送给男孩儿,寓意吉祥如意,有阳刚之气。面鱼则只能给女孩,因为鱼在民间有“多子”之意。结婚时,也要准备鱼面塑,放入脸盆中,并用红纸封严盆口,晚上睡觉时由新娘揭去红纸,俗语有“一手揭开,儿女出来。”恰恰说明,在民间信仰中,人对鱼类繁衍能力的原始崇拜。《史记·周本纪》中讲过一个故事,说武王渡河,船到中流时,有白鱼跃入武王舟中,武王用这条白鱼做了祭祀品。古代,先民的寿命普遍较短,繁殖力不强,便寻求那些繁殖力强大的种族,希望借助它们的“灵性”,使自身拥有强大的繁衍能力。鱼在很早之前就成为先民们原始崇拜的图腾,在一万多年前的仰韶时期,*河流域的先民们便已将鱼类造型塑造成了氏族的图腾。

礼馍,则是伴随诞生、婚嫁、寿筵、丧葬等人生仪礼而制作的馈赠物品。结婚的“龙凤呈祥”“欢鱼吉兔”,祝寿的“大寿桃”。晋地人以面粉为原料,经过揉面、造型、笼蒸、点色而成,造型夸张、简练、质朴,具有鲜明的民间地域特色,互赠于亲戚乡里之间,传递着浓厚的乡里乡情,使得乡野生活有了仪式感。

此次展览中的山西面塑以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为背景,塑造出了充满地域审美的造型艺术。

*河浸润下的晋南面塑色彩艳丽,做工细致,特别是在造型上用竹签插制数量较多、色泽鲜艳的吉祥花卉、吉祥动物和神话人物,观赏性非常强;长城沿线的晋北地区的面塑造型简练,粗犷豪放,朴实浑厚;太行山一带的晋东南面塑,造型介于二者之间,天真烂漫,朴实浑厚,不用笼蒸而是焙制。

面塑蕴含山西故事

此次展览中面塑作品按地域主要分为霍州面塑、忻州面塑、绛州面塑、阳城焙面面塑和吕梁地区的岚县面塑、孝义面塑。在不同地域,同样的面塑作品也会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蛇盘兔”是面塑作品中常见题材,霍州面塑传承人和孝义面塑传承人便讲出了这一造型背后的不同故事。

在霍州,蛇盘兔的造型来源于介子推的故事。晋文公时期,介子推背母隐居绵山,后被烧死于绵山的故事广为流传。蛇盘兔的造型在霍州面塑中便与这两人有关。霍州面塑传承人陈玉萍说,“传说介子推的母亲属兔,介子推属蛇,蛇盘兔,讲的就是介子推当年背着母亲隐居的故事,一般这种造型的面塑作品都是在清明时节才会捏。”

孝义面塑传承人王钟说,蛇盘兔面塑在当地同样在清明节扫墓时会制作,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场合,是在葬礼出殡时孝子披麻的左侧衣襟上要缀一个蛇盘兔造型的面塑,当孝子们从墓地回来之后,蛇盘兔的面塑会被放在家里的高处,过去一般都是在柜顶上。王钟对此的解释则涉及到了中国传统堪舆学中,有关墓地地形选择的内容,蛇盘兔的风水格局能够带给后辈儿孙们更多利益。当地俗语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

来自孝义的面塑传承人赵宝仙的面塑作品中有“核桃虫”造型,这种看着胖乎乎的虫子能成为面塑中的常见造型,并广泛用于结婚、生日、过寿当中。“一般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时,闺女会给父母祝寿会捏一对核桃虫,一公一母,核桃虫中间有一个桃形的供馍。看核桃虫头上的角就可以分出公母,一个角的是公的,两个角的是母的。”说着这些时,一只核桃虫面塑就出现在赵宝仙手中,她拿着剪刀比划,核桃虫脑袋上剪一剪子,便是一个角的公核桃虫;左右各剪一下,便是长了两只角的母核桃虫。

“人们把核桃虫作为面塑造型,与这种虫子的形象有关,它一直都是胖乎乎的样子,人们便借核桃虫这种富态的造型来祝福他人。”80岁高龄的段改芳老师熟知山西各地的面塑造型,是此次面塑培训的指导老师。“面塑中的很多造型艺术与剪纸、刺绣中的造型有很大的相似性,参加这次面塑培训的传承人们,其中很多人都是剪纸高手。在民间美术的研究中,对面塑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且看小小山西一团面,能玩出什么大花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