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曹端故里滹沱村
TUhjnbcbe - 2023/5/27 21:13:00

曹端,官不大,七品之后,确名扬华夏、流芳千古。这不仅仅缘于他为官的口碑,更在于他的36字“官箴”。

曹端是渑池县滹沱人。这个小村落养育了他,他也让这个小村落永世留名。

(一)

曹端(-),字正夫,号月川,明代思想家、教育家,河南渑池人。曹端祖籍山西,本是姓杨,因其一位先人过继给了舅父,所以改为舅父的曹姓。从曹端的父亲开始,曹家定居河南渑池。

据记载,少年曹端天资颖异,“少负奇质,知读书”,小小年纪便已博览群书,十八岁开始专习儒学,“博通五经”。

明永乐六年(年),曹端参加了河南乡试,考中第二名;第二年他又参加了京城会试,虽然没有中进士,但是位居副榜(乙榜)第一,被授为山西霍州学正,主管学务。曹端在霍州任职近九年,直到父母去世才回到故里,为父母守丧六年。

由于曹端在霍州从*和从教期间“修明正学”,四方学子们争相投其门下受教,“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在其回乡守丧期间,他在霍州的许多学生都不远千里来到他的家乡“多就慕次受学”,以继续跟随他学习。

永乐二十年(年),曹端服丧期满,改任山西蒲州学正,他在蒲州任上直到年。当时朝廷考察官员,霍州和蒲州两地的学生分别向朝廷上奏请愿,请求朝廷派曹端到本地任职。由于霍州的请愿最先到达朝廷,于是曹端被派往霍州,再次出任霍州学正。他在霍州又继续任职达九年之久,直到年卒于任上,享年五十八岁。

对于他的去世,霍州人表示出发自内心的悲痛和哀悼。他的众多弟子为其服孝,霍州百姓连买卖都不做了,竞“罢市巷哭”,大街小巷到处是哭声。曹端留葬在霍州,他的两个儿子曹琇和曹深在霍州为父守丧,丧满后仍留居此地,直到去世。霍州和蒲州两地都为曹端建立了祠堂以示纪念。明朝天启元年(年),曹端被追谥为“靖修”。清咸丰十年(年)清廷下旨曹端从祀孔庙。

(二)

据记载,曹端少时苦读群书,非常勤奋,以至于他书桌下踏脚的地方把砖都磨出了洞,“座下着足处两砖皆穿”。作为一名理学大师,曹端却未曾师从过任何名师大儒。正如刘宗周的《清代名人传略》所述,曹端的所有学识都来自于他本人对于古籍的广泛研读和融会贯通。刘宗周甚至将曹端比作宋代著名大儒周敦颐(—年),并记载:曹端在四十岁之前一直在苦苦探寻“道”的真谛,十年之后,他终于领悟到了“性”,即万物皆有性,“性”渗透于万物之中。

思想史上一般都认为曹端是继方孝孺之后将儒学继承发扬的又一位儒学大师。方孝孺于年去世之后儒学的变革被打断,是曹端复兴了这一变革,促使更多学子去学习和研究儒家思想。著名的理学大师薛瑄和胡居仁对曹端极其推崇。

曹端强调心性,认为人是通过心性来达到“天、地、人”的合一,从而获得人之所以为人的智慧和尊严。因此他认为,从事儒学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促进自身心性的提升。曹端所强调的儒家道德修养方法为“事心之学”,特别重视心之未发时的“预养”功夫,主要是“诚”、“敬”二字:“诚”是虚静无欲,继承了二程哲学;“敬”是贵自思、自省,修身养性,暗合陆、王“心学”。

曹端的另一个显著成就便是他对于佛教与道教行为的抵制和屏斥。对于当时盛极一时的人生轮回说、仙术和风水等思想和行为,曹端坚决反对和抵制。在这些方面,他曾成功地规劝他的父亲,使父亲接受了他的儒学观点。他还极力反对他的同僚们尊奉道教的文昌君为学圣,他是高度崇尚孔子的。曹端尤其反对子女们请僧侣为逝去的父母超度亡灵的做法,认为这表明子女对父母的道德心存怀疑。

(三)

曹端的著述甚丰,但是存世的很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提到了三部存世的短篇著述,分别为《(太极图)述解》《(通书)述解》《(西铭)述解》《(太极图说)述解》,只有一卷是对周敦颐所著《太极图说》的注解,表达了他对于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观的看法。在篇末还附有《辨戾》一条,研究关于朱熹(-年)的太极以及阴阳说,相

1
查看完整版本: 曹端故里滹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