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把栏杆拍遍精读教学初探优秀作文精选
TUhjnbcbe - 2024/8/31 17:37:00
白癜风援助活动 http://www.xxzywj.com/npxqb/npxkx/1685.html

《把栏杆拍遍》精读教学初探原创作者

刘静(江苏省徐州市郑集高级中学)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第一专题“活生生的这一个”第二篇《把栏杆拍遍》,同学们反映读起来比较难,理解不了其中的内涵,感觉文章又长,结构层次也不好把握。

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对《把栏杆拍遍》这篇文章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首先,立足于教材专题的精神,这个专题是“活生生的这一个”,这一个是特别的,辛弃疾特别在哪里,需要我们在“散”的字里行间去感受勾画他的人物形象。

其次,梁衡先生的文章具有阳刚之气,读起来铿锵有力,用词造句和哲理性并重,文学味和逻辑性兼顾,又能做到内化了的以评带传,是值得细读精读的好文章。

基于以上两点,我打算带学生精细研读《把栏杆拍遍》这篇文章。

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好词好句的积累第二、文章内容意蕴的理解第三、文章内部逻辑结构

一篇好的散文,一定是文字语言很美、思想有深度、感情真挚,还能给我们带来思想上的启示。我们去学习欣赏,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能锻炼自己的思维。

一切都要踏踏实实,从仔细研读文本开始。

解决方案:

第一、好词好句的感受和积累

梁衡先生透露《把栏杆拍遍》写了三年,他对散文创作的要求是“背”,就是说他写的东西都是拿来给人背诵的。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篇无新意不出手。

所以,这篇文章的好词好句非常多,要带同学做积累。

在班里,让同学们一个人一个节次,朗读文本,并且划出其中的好词好句,当堂读出来。感受具有阳刚之气的用词方式和适合背诵的诗歌般铿锵有力的语言魅力,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第二、文章内容意蕴的理解

让学生先自己通过初读,提取关键句来概括每个节次写了什么内容。然后教师梳理。也可以结合生活经历做解读。

以下是整理出来的《把栏杆拍遍》——内容框架结构

1节,总说,介绍并评价辛弃疾。

三个点:

一、行伍出身,以武起事二、以文为业三、大诗词作家

他具有唯一性和历史独特地位

2节,武人出身的剽轻少年,辛弃疾的英雄经历。

3节,过渡段,失去了刚刀利剑的武人生活,被迫成了羊毫软笔的文人。

4节,辛弃疾文人词的武人内核,他的词具有凛然杀气,举《破阵子》为例。

5节,对比手法,辛弃疾武人身份的文人词,是参与式的,不是旁观式的,他的词堪比军事辞典。南渡后,被迫脱离战场,热泪横流,举《水龙吟》为例说明愁苦愤懑。

6节,武人底色的文人,他心情如何。

7节,武人内核的文人词,和其它文人词相比,感情更炽烈,爱国情怀重。

8节,他愤懑,因为不被重用,分析朝廷为什么不重用他的原因。

9节,10节,11节,调侃姓辛,人生艰辛,心情悲辛,委婉口气抒发政治失意。举例子《摸鱼儿》。

12节,惜春,春愁。与政治结合,寓意国事,暗讽有才华的人被小人嫉妒,遭遇贬谪,皇帝不惜才,身边都是小人,皇帝看了不高兴。

13节,被朝廷闲置20年,不能安心去种芙蓉,因为心怀家国,无奈咀嚼寂寞。

14节,归隐田园,人世几欢哀,闲愁最苦。

15节,大词作家是怎样炼成的:

政治的大磨盘出世入世,用与被弃中煎熬民族仇,复国志合乎历史的感悟

16节,大词作家的婉约词也是大词作家的。举例子两首《丑奴儿》,婉约词中,有深沉的政治,第一首,有生活的哲理,第二首

17节,大词作家是怎样炼成的总论。他一生的经历他的才能和思想他经历后的顿悟历史社会的动荡才产生这么一位大词作家。

在文章内容的分析梳理中,理解文章基本内涵,逐步勾勒出辛弃疾的人物形象。再基于对辛弃疾的认识,然后再思考这个人物给我什么启示?这个启示也是我们学习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第8节的讲解为例:

第8节的内容是:分析辛弃疾不被朝廷喜欢的原因。从原因中勾勒出的辛弃疾的形象是: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他是一个有着忧国情、复国志的爱国将领。他是一个不断追求要上前线,不满足于现状的实干家。他纵然被百般诽谤,或者闲置,但他依然不改初心。

他,“这一个”,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像他一样,爱国家,爱百姓。不满足于现状,始终要有追求。即使生活的不容易也要踏踏实实努力去做事,不要太在意周围人的评价,坚持自己的初心。

第三、文章内部结构逻辑

文章看似“散”,其实逻辑性很强。

假设你是一位作家,写文章也要考虑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要谋篇布局。

所以,同学们把握了结构,理解文章也就容易多了。知道作者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能做到微观在握,宏观在胸。对以后自己的写作也有启示。

精读时,学生要参与进来,仔细去研究文本。做到,读的懂,明白其中的涵义,用了什么手法。

这篇文章的逻辑性很强,第一节是全文总起。

三个点分别有所照应如下:一、行伍出身,以武起事,照应第2节二、以文为业,照应4到14节三、大诗词作家是怎样炼成的,照应15节到17节。

严密的逻辑,使文章散中有序。

最后,我们讨论了,为什么说用把栏杆拍遍为辛弃疾造像最合适?

可以提供两个造像诗句:“醉里挑灯看剑”和“却道天凉好个秋”。

学生回答:“醉里挑灯看剑”只写出了“行伍出身,以武起事”的经历,不全面,没有写到“以文为业”的生活。

“却道天凉好个秋”,只写出了“文人生活由愤懑到无奈的心酸”,没有写出武人、政人的辛弃疾。

而“把栏杆拍遍”,这个动作很具体,有力量,表达愤懑不满也更深刻。这个题目做武人时的孔武有力,不能为国收复失地的愤懑,做文人时不能驰骋沙场为国效力的愤懑无奈,大词作家的家国情怀都有概括到,所以很恰当。

梁衡先生写人物时,那种内化了的独特看法,深刻的历史感悟,用词造句的阳刚之气,在对比中,以评带传的理性写作,也让我们受益良多。

学习这篇文章之后,我们了解了辛弃疾的唯一性和独特的历史地位。对于这样难读难懂的文章,也有了更好的把握。深入去读一篇文章,内化成自己的,以后遇到类似的文章也就不会望文生畏了。

延伸阅读:

《把栏杆拍遍》是我国当代著名散文作家、新闻理论家梁衡所写的一篇人物评传性质的散文,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而又命运多舛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揭示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是解读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散文名篇。被许多人誉为是影响自己青年时代的一篇好文,是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

作者介绍:

梁衡,山西霍州人。年出生,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创作方面,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后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红色经典》、《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等.学术论文集:《为文之道》、《继承与超越》、《走近政治》。

《梁衡文集》九卷;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有《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选中等学校课本。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

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之后《海思》也被选入鄂教版语文中学教材。

1
查看完整版本: 把栏杆拍遍精读教学初探优秀作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