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品文化赋值:0.1万真品鉴定估值:0.4万真品市场报价:0.2万宋宝财点评:我们这位藏友今天带来两件白瓷。如果从器形和用途上来说,是可以搭配使用的,但是它上下的这两种器物的釉色和釉质还是有区别的,应该不是原配。底下明显的就是一个盘儿,上面这件器物在宋、金、元时期的瓷器里面也是经常能见到的。但是我们发现在每个博物馆里面对上面这件器物的名称标注是不一样的,比如北京故宫有一件定窑的这种器型的,但是它这个板沿下面有一个环形的耳,它标注的叫“板沿单柄洗”。山西博物院里面有一件白瓷的,它标的是“耳杯”。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件定窑的带有环形耳的这种器形,它标的叫“单把杯”。据考证,这样的器型它是流行于宋、金、元时期官方的一种酒具,叫“屈卮”,据说在南宋招待金代使者的时候也是用这种酒杯。但是这两件藏品经我初步判断是一真一假,所以说我只能给您真品的文化赋值。杨杰点评:今天藏友带来的是一个杯、一个盘两件白釉器物。拿到这两件白釉器物的时候,我首先就想到了中国古代陶瓷文献中常见的两个名称,一个叫做彭窑,一个叫做霍窑。曹昭的《格古要论》中就曾提到过:“元朝时戗金匠彭均宝效古定器,故名彭窑,土脉细白者与定器相似”。晚明时期的高濂在他的《燕闲清赏笺》曾经提到过说元朝时候彭均宝霍州烧的这个瓷器叫做霍窑,“瓷器土骨皆白,凡口皆(滑)”。从您这两件器物的表现来看,我认为非常像古代文献提到中的彭窑和霍窑。彭窑和霍窑根据现在的考古学者的推断,应该就是在山西的临汾市下边的霍州市的陈村所生产,是当时历史记载的霍州窑。您这件器物从它的造型来看,一个是板沿的小杯子,一个是涩圈的小碟子,这件杯子非常有特色,除了板沿之外还有底足上有三个利用胎体粘出的小粘钉。根据现在霍州窑的考古发掘来看,这种小粘钉类的器物出土的地层应该是元代地层常见的,而这个小盘子中间有一个涩圈,根据现在的考古资料来看,霍州窑烧造这一类器物它的时代比这一件杯子要早一些,是当时金代地层常见的一种烧制方法,也是使用的摞烧,但是它就没有这个小粘钉,所以您这两件从时代上来说就不是一套东西。您这两件器物根据我的初步判断,和宋老师的观点一样,认为也是有一真一假。那么到底哪件是真品,哪件是仿品呢?我的个人鉴定意见是这是一件金代霍州窑涩圈小盘真品,这是一件现代仿元代霍州窑板沿杯仿品。藏友这件器物它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商家的这种售卖方式也是当下一些售卖仿品的非常典型的一个案例。这件仿品它所使用的支钉是与胎体完全相同的物质,但是真正的霍州窑烧造的时候,它所使用的支钉并不是胎体上的这种物质,因为相同的物质放在一起叠烧的话,就会不好再取下来。真正的霍州窑的小粘钉我们用手拉住它以后,轻轻一掰,很容易就把它掰断了,这样就不会影响它的美观,但是这只它完全地长在了上边,放在这儿既不美观又不平稳。还有这件器物外壁上有非常细密的旋痕,也就是在修坯的时候留下的这种痕迹。这件真品虽然它也是同样的拉坯方法,但是它表面这种修坯的痕迹打磨得非常地清爽,只能偶尔地看到一些粗细不一的修坯痕迹。这件仿品修坯痕迹非常地明显,而且密度极高,每一条线的宽细都非常地类似,这是现在在电动工具上拉坯成型的时候利用这种硬质的刀具修出来的特征。这件真品胎体手触起来非常地细密、光润。底部有隐隐约约的墨书,这种墨书也可以作为一个辅助的判断条件,它的整个墨是完全吃在了胎体上,而且有隐隐约约的被岁月冲刷以后的风化的痕迹,这是现代所不好仿的。在此我也想提醒您包括电视机前的广大藏友,现在的商家经常有这么一种销售的套路,就是他先用一件价值比较低廉的器物销售给您,这件器物往往都是真品,搏得您的信任以后,再利用下一次与您交易的机会拿出一件价值较高的仿品,兜售在您之前的这个器物上或者说这是一套,或者利用您对他的信任把这件器物进行售卖。罗迪点评:我的判断这两件器物也是一真一假。那个碟子是没问题的,是金代的一个霍州窑的小碟子,但是它的品相不是特别好。但那个板沿洗我觉得它是一件仿品,因为年北京中汉拍了一只跟你这只器形几乎一模一样的,当时拍了(约)11万,所以说他当时卖给你的那个价格可能就会有差异,2万块钱买一个价值11万的东西,我觉得假的可能性会大一些。宋宝财追评:这种盘首先是比较常见的,而且它中间有个涩圈,制作得不够精细,施釉都是不到底的。这只盘还有一些缺陷,经过了修复,所以说这些东西从艺术价值、文化价值都不高。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