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地处黄土高原区,域内沟壑纵横,形成众多的土山丘陵,适宜挖掘窑洞。故霍州住宅已窑洞为主,瓦房次之,具有明显的黄土高原地府气息和特色。《博物志》卷一(五方人民篇)记载:“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可见霍州的窑洞居住习俗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由于革命圣地延安的窑洞举世闻名,窑洞做为居住之所,更是广为人知。
霍州的窑洞分为土窑和砖窑两种。解放前,普通人家以土窑为主,只有富贵人家才能建得起砖窑。瓦房有厦房、楼房两种。旧时极少数人家既有高楼大厦,又有消暑的青砖窑洞。
在城镇沿街着,住宅多面街开窗,霍辟为商铺用以经商。
而朱家大院就是典型砖窑设计冬暖夏凉
朱家大院位于霍州市城北8公里处的许村,东临汾河腹地,西依吕梁余脉,占地面积平方米,大小建筑余间,布局错落有致,雕刻巧夺天工,椽檩油漆经百年色彩依旧,地下通道历数代神秘无穷,堪称民主建筑之奇观。系明太祖后裔之华居。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洪武十一年(年)封山西大同府,为代简王,亦称代王。代王第八子朱逊烠,曾封怀仁王,天顺五年(年)改封霍王,即为霍州朱家始祖。
典型的霍州清代民居——朱家大院
霍王朱逊烠十三代孙朱连科,于清嘉庆年间经商与河南省、陕西诸省,敛资财,开当铺,成为当地首付。道光初年,将近暮年的朱连科,开始营建许村朱家大院,工未竣工身先逝。其长子秀伦、次子秀珍继承父亲未竟之业,用五年时间,完成朱家大院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