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城西北6公里,是退沙街道办事处管辖的一个行政村。
许村是散落在汾河岸边的一枚珍珠。原汾河渡口,村落依山而建,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圆形,保存有大量明清时代的传统民居,以规模宏大、风格新奇的朱家大院为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许村原称浒村,意为水边的村子,因紧临汾河而得名。后因村民为减少汾河泛滥,去掉三点水,成为许村。明代万历年间汾河水泛滥,导致村庄重心由今村南向村北有所转移。
在许村村北约50米汾河西岸的高台上,分布着一处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古村落遗址。发现的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西周时期文化遗存及遗物。根据考古发现知道,许村早在五六千年就已经有人类在此居住,繁衍生息,而且还很繁华。到了西周时期,又有人类在此居住生活。尔后,目前村庄主要形成于元代时期,明清时期隶属霍州仁二三里,抗日战争时期划归汾西县,寻复归霍县;解放战争时期再度划归汾西第一区,建国之后再返霍县。
明万历年间盖大庙,清雍正十三年重修庙宇,创建戏台,清同治、光绪年间多次维修,清道光年间创建朱家大院。
许村西靠吕梁余脉,东临汾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多为黄土丘陵。山腰可居住防洪,山下可自汾河取水灌溉。田地可种植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等作物,域内可养殖猪、牛、羊、鸡、兔等家畜家禽。村落沿山脚而建,呈曲折的条状形态。本村先民在此选址构建村落,主要因为此地利于农耕生产,利于居住生活。村落沿山脚而建,呈曲折的条状形态。许村北边是太阳山,退沙面对凤凰山。整体呈丹凤朝阳格局,形状像元宝,山脉形势为二龙戏珠,可谓宝地至福。历史上,大家沟、西沟,都有水,选址独特。许村,原为汾河渡口。目前,紧邻国道,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全部传统建筑物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比例:65%。仍在使用的传统建筑物的比例:80%。许村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分布:旧村落保护较为完整,包括旧街道、朱家大院、朱家祠堂、祖师庙、秦王殿、范家上院、范家下院、当铺院、新院、砖院、塾院、佛庙、南庙、山神庙、代王庙。明清所建民居,遍布全村,除兄弟油坊、南庙和代王庙被毁,其余基本保持较好。
村子形成年代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遍布全村。现存文物古迹15处,明清建筑9处。民居建筑主要有依山而建、错落别致、规模宏大、风格新奇的朱家大院;始建于民国时期,凸显中西建筑风格的范家大院;庄重威严“孝思维则”的朱家祠堂;高墙四围、吞金吐银的朱家当铺;启蒙幼童,教书育人的“天命”塾院。庙宇有佛庙、秦王庙、大王庙、南庙、祖师庙。
朱家大院东临汾河腹地,西依吕梁余脉,依山伴水,占据龙头的天然地理优势,占地面积平方米,大小建筑余间,布局错落有致,雕刻巧夺天工,椽檩油漆经百年色彩鲜艳依旧,地下通道神秘无穷,堪称民族建筑之奇观。系明太祖后裔之华居。
范家大院是中西结合的古建筑。范家大院修建于民国初期(约民国二十年左右)格局为上院,下院和长工院。
许村民居位于村中,清道光年间依山势而建。坐西朝东,略呈方形,东西长42.86米,南北宽41.49米,占地面积.26平方米。该民居分下院、中院、上院。下院为长工院(分一、二进院)、一进院现存北房,面阔三间,进深两椽,三檩无廊硬山顶式建筑。二进院坐西朝东,现存大门、北房、东、西房。
许村祖师庙位于霍汾公路北侧。创建年代不详,建筑风格分析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6.米,东西宽24米,占地面积.04平方米。现存有正殿、东、西配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