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一,
小薯先给您拜个年!
祝大家:
诸事顺利,财运亨通,
年年有余,岁岁平安!
今天,准备好走亲戚了没?
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习俗,
大年初一,
就是要穿上新衣服,
打扮得整整齐齐,
出门去走亲访友,
恭祝新年大吉大利!
除此之外,
我们大家都知道:
大年初二回娘家
大年初五迎财神
大年十五赏灯、吃元宵
……
不过,俗话说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地大物博的中国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
过年的习俗有很大的差异!
生活在被誉为“表里山河”
“华夏文明的摇篮”的山西,
山西人过年
可是很有意思!
太原
背棍背棍是一种起源于太原市清徐县徐沟镇的汉族民间艺术,始于明代,闻名遐迩。晋中一带流传有“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背棍爱煞人”的民谣,被誉为“无言戏剧”、“空中舞蹈”。
羊肉饺子
提起春节,让老太原人最念念不忘的应该还是大年初一的那顿羊肉饺子。为了这顿饺子,人们往往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据老一辈太原人讲,这羊不能肥不能瘦,不能幼不能老,而要选骨骼刚长成、身上还没开始长肉的“架子羊”。
年三十晚上,羊头、羊蹄和羊皮便成了当晚的主角。而剔下来的羊肉会在守岁的时候端出来,这时已有人将羊肉剁碎,并加好佐料。大年初一的第一顿饭便是带着家乡味道的羊肉馅饺子。
大同
灵丘罗罗腔灵丘罗罗腔是流行于山西省灵丘县及其周边地域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是当地“社火”活动中的流行的节目之一。罗罗腔由一人在前台演唱,众人在后台帮腔,和之以“罗罗哟哟”之声,“罗罗腔”之名即由此而来。
运城
背冰背冰亮膘是流传在山西省南部永济县境内的一种奇特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由一百零八个小伙子组成八卦阵的队形,踏着鼓点,不断地变换队形并进行表演。背冰亮膘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蒸花馍
每逢过年,运城闻喜人必不可少的就是蒸花馍,寓意生活吉祥如意。
晋城
晋城十大碗
晋城十大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动人的传说。其以凉菜、热菜、汤菜、主食为系统体系,按照“十大碗”、“六六”、“八六”、“八八”为区分标准,是本地区过年宴请宾朋的不二之选。
十大碗为:木耳圪贝、烧大葱、毛头丸、过油肉、小酥肉、糊卜肉、糖醋溜丸、油圪麻、天鹅蛋、甜饭。
泽州打铁花
泽州打铁花,是山西晋城市的一项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打铁花需要架起化铁水的熔炉,倒进煤炭,用鼓风机吹,待通红的炉火烧起来。打铁花师傅用钢丝绳蘸上金属汁,操起板子,随着一下用力的击打,激起铁水冲天,火星四射,好看极了!
临汾
霍州威风锣鼓
山西晋南霍州威风锣鼓历史悠久,源于尧舜,兴于隋唐,盛于当代,深植于*河流域汉族文化土壤,有着音域宽广、刚劲激昂、雄宏古朴、凝重豪放的特点。
忻州
繁峙秧歌戏
繁峙秧歌由民歌和歌舞发展来,大多活动于节日、庙会和农闲之时在广场上演出。
吕梁
拜水神
在吕梁方山一带,每年到了大年初,当地人都要去水井旁拜水神。
为了祈求水源不断,全村人要会在水井前献上一份用白面制作的贡品。而孩子们则身挂花包,脖子上拴着红枣、蒜头、*豆相间的“项链”,寓意为吉祥,希望常年丰收。
长治
襄武秧歌襄武秧歌又称襄垣秧歌,武乡秧歌,是流行于山西晋东南地区襄垣、武乡、沁县、屯留及晋东南一带的传统戏曲剧种,清末已流行。在发展中受梆子剧种影响,唱腔分慢板、快板、数板,行当比较齐全。
晋中
头脑和面茶
左权人民的年俗有两样,是独有的。一是大年初一早上天亮之前吃头脑。头脑是山西名吃,但左权的头脑却很简单,只是用豆腐和粉条同炒,吃时撒葱末。
另一个是大年初二早上喝茶。左权是用小米面和玉米面混和后炒成的一种“面茶”,加水煮开,满屋子有一种特别的香味。面茶里还要煮素饺子和豆腐条,总之都是素食,绝无半点荤腥。
祁太秧歌
祁太秧歌是一种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太谷县以及周边县市的汉族民间戏曲艺术。它以农村生活故事、民间习俗、传闻软事等为题材,以优美的曲调和表演形式,真实地反映人民生活。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阳泉
跑马排
娘子关内的下村古为*事驿站,这里背依峨嵯大山,前临绝壁深涧,是古代进出山西的重要通道之一,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几千年来,这里的人们保留着许多北方民族的慓悍之风,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举办别具特色的民俗活动“跑马排”。
朔州
踢鼓子秧歌朔州秧歌戏是融舞蹈、戏曲、武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早期在广场、街头表演。其中以舞蹈为主的秧歌戏称为“踢鼓子秧歌”,每年春节到元宵节为踢鼓秧歌活动日,从城镇到乡村,到处都是踢鼓秧歌。
怎么样,山西人的年俗
是不是丰富多彩?
你的家乡有什么独特的年俗?
跟我们一起分享吧!
秀年味,晒幸福,赢取新春豪礼2月4日至2月11日,
上传您“幸福年味合拍照片”
就有可能获得“新春福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