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的画里存在着某些人类共同的乃至永恒的精神价值。我对画面的表达和理解并不能确定,因而在刘老师画面里的探寻,不能局限在此,所以这些画面的价值就不仅仅存在于个体而是多样化的。就精神生活而言,最应强调的正是个人性和多元性的表达,越是个人灵*中的真实过程,就越具有人类共通的价值。
--亚日:艺术家;《艺术坐标》主编
中国美术馆《大家之路》展厅
《绿衣人像》
中国美术馆《大家之路》展厅1
中国美术馆《大家之路》展厅
中国美术馆《大家之路》展厅7
中国美术馆《大家之路》展10
中国美术馆《大家之路》展厅
中国美术馆《大家之路》展厅
中国美术馆《大家之路》展厅11
中国美术馆《大家之路》展厅1
题目《...》08xcm
《绿衣人像》x90cm
满城春色cm
无题x80cm
左一的姐妹55x39cm
《左起第一…》
刘建平
最近,在发送写生画展那几对人像的图片时,为了方便编辑辨别,我把题目写成《京郊左一》和《京郊左二》或者右一右二等等,其实就是把我自己觉得合适放在一起的几对颜色和形象放在一起,不至于错乱,于画册有利和于展览有利。
也有利于编辑同志的辨别和组织,并且能够尽量简捷地交换意见。
思想者55x39cm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辨别一幅群像合影中或甲或乙的那种方法,前排左起第一或者其他种种,在我们还不识得几个字的幼年,就跟随着这种方法辨认人物,琢磨人物。其中有时,也会有些片段的思想,比如那些比较起来的伟大人物为什么不一定老在中间——按照我们传统的全家福,长辈总是坐在中间的,又有左手右手等等讲究,由于时代和风尚的关系,我们没有学习过那些;还有学校里不多的合影,基本是某一年级要毕业之类,校长总是坐在中间,尽管比较起来有些同行已经老过不少,这与全家福的排法有所不同。
后排中55x39cm
由此联系起来,伦勃朗的那幅《夜巡》之所以引起的麻烦,实际上合情合理,如果大家交付了相同数额的费用,凭什么把我画在偏处暗处,既然你画了我——勾起了一个画家和一个被画者之间的基本问题。
一旦我画了他,就有如何处理如何润饰的一系列问题,现实主义者,理想主义者,精神性论者,都有各种有雄心的处理和表现。
当然也有各种更新式更主观甚至各种解构性的方法,艺术家,经常是很任性的。
后排左一55x39cm
让我们暂时抑制上述考量引起的热情,回到群像照片的标识方法,其实这种看起来的简捷方法也朴素的方法是一种高深的方法,也是高尚的方法,民主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