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不论资管新规还能有啥变化,相较于公募基金、券商资管、信托计划、保险资管,老百姓最信赖的依然是银行理财。”
、年对于金融市场而言,不可谓是不丰收,不论是对各类金融机构还是对大多数人的从业人员而言。尤其是在惨淡的年之后,股票市场经历了2年多的结构性牛市(至少在年春节前股民亏钱还是有点难的吧),债券市场在年5月前经历了利率的持续下行,但是对于老百姓而言,债券市场的波动似乎远没有股票市场波动的感同身受,这就不得不提银行理财贡献的价值了,尤其是从普惠金融的角度来看。
01
—
对大众而言,银行理财的核心价值是“稳”
谈起金融投资,在中国比较特殊的一点可能是,普通百姓谈到金融投资的时候的第一感觉还是“风险大”、“有点像*博”。尤其是在过去一二十年房地产投资金刚不坏之身的对比下,谈股色变更是很多家庭比较常见的。
事实上,在资管新规前,银行理财真的能够为老百姓贡献稳如老狗的财富保值增值工具,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仅随行就市,紧跟市场利率变化,而且几乎是0风险,因为机构提供了非常可靠的“安全垫”的保护,也就是说,老百姓认购了银行的理财产品后,并不需要知道实际银行拿自己的钱去投资了什么东西,买的时候就知道在到期时能拿回多少利息(本金更是无需担心),而且这个投资回报率由于银行间的竞争,往往是可以秒杀货币基金和定期存款的。但是这样做就有个很明显的问题,银行会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将后面购买理财用户支付的本金去兑付给更早期购买理财的客户,只要理财规模在不断增长,这个类“旁氏”的循环就能进行下去。但是很明显,这是蕴含了大量的风险的,且不说理财规模一旦停止增长了会爆发理财兑付风险。在借新还旧的过程中,理财资金募集后的投资回报情况似乎与理财购买情况完全脱节了,而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资什么资产、流向了什么融资主体,对整个金融市场无疑是存在巨大影响的。所以,资管新规发布了,监管强制的要求银行将理财的投资情况与客户购买时重新挂钩起来,增强信息的透明度。核心在于银行对于理财不能只管卖不管风险,尤其是在成立理财子公司之后,理财子公司作为独立的经营实体,不再像原先在银行母体内时那么容易去干一些“脏活”(比如向贷款已经受限的主体投放资金、为了母行相关利益去持有其它机构的债券等)。但是,监管目的是为了提高银行理财的合规性,降低风险,并不是为了让理财失去其根基——“稳健”。客观来说,老百姓是非常需要这一类稳健的投资工具的。02
—
从银行理财数据更能看出社会贫富分化
按道理说,银行理财业绩回报非常稳定和可预期(尤其是在资管新规前),这类产品应该非常受老百姓欢迎,客户基础应该极其庞大。但是,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截至年底,全国持有理财的个人投资者约万人,尽管已经较年底时的不到万人呈现“翻倍”,但这个绝对的数量还是明显偏低的,即便考虑到季节性效应(毕竟这个日期是元旦前一天而不是春节前一天,提现需求影响应该不大)。而且考虑到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的购买门槛大幅下降,原先的5万元门槛一下子降低到银行机构的1万元和银行理财子公司的1元钱,可能这个银行理财持有者数量较新规前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增幅。如果我们以年末的25.86万亿元的理财存续余额去除以这个投资者数量,会发现持有者人均持有银行理财约65万元,这个数字,嗯,毕竟是个平均数,相信应该不是正态分布的,如果有中位数的话,应该会更准确一点,可惜很难去计算这个中位数大概是什么水平。在目前的投资大环境里,银行理财还是大体上可以被认定为现金及其等价物的,不信你可以购买一定额度的理财后去银行网点办业务。所以,可以认为大量持有银行理财的投资者应该在其它类型资产上更加具有领先的优势,比如房地产、信托,甚至股票等。03
—
如果银行理财还能继续安心买,怎么买?
监管对于理财业务施加的压力,更多的是给予了银行业机构,迫使其提高业务合理性和透明度,理财产品的“稳健”属性可能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毕竟这是理财业务相对于其它类型资管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当前绝大多数银行都已经顺应监管导向发行了大量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引导投资者买者自负,事实上如果已经是银行理财的老投资者,可能已经感觉到了一些变化,比如原先的理财销售时强调的是一个确切的收益率数字,现在则很多是出现了一个区间式的报价,有的区间可能还会比较宽,比如3%-5%这样的,再有就是现在理财经理推销长期限产品(1年期以上)的力度明显会比以前要大。针对这些新的变化,这里提出三个银行理财投资的建议:1、银行的现金类理财产品优于货币基金。首先是明显的收益率会更高,而且现金类银行理财的估值非常稳定,参考七日年化收益率是比较有意义的;其次是多数银行的现金产品是支持赎回实时到账的,而货币基金有个1万元的上限限制;还有就是比如周五,买理财仍然会有收益,而货币基金则要等到周一才会计息了。2、长期限(1年期或更长)的理财产品需要比较不同银行的报价从银行理财投资端来看,长期限理财产品普遍来说银行/理财子公司会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去达到所给出的业绩比较基准,而且实施难度确实也不大,因为期限足够的长,给予银行去匹配资产或者适时的调整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因此,这时对于投资者而言,去比较不同银行的同等期限产品的报价高低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等级别的银行应该择价高者去购买。3、原先最受欢迎的中短期限产品(7天到9个月期限),可能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了。这类产品的原有优势非常突出,期限可控再加上具备明显优势的投资回报率,所以最受理财投资者欢迎,即便是到期了立马就购买差不多期限的下一期产品,投资者也有很强的购买意愿。但是现在的新情况是此类产品可能受到监管*策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像年下半年,很多此类产品出现了无收益兑付甚至微微亏损的情况,导致很多投资者一时之间非常不适应。其实,在购买此类产品时可能需要考虑债券市场的整体变化了,如果自身本来就是股票投资者,可能适应起来会比较容易,简单来说就是股票市场行情好的话可以选择减持或者不购买此类理财,反之当股票市场行情较差时,或许可以选择配置一些此类的理财产品,以保障流动性的同时获取一定的风险补偿。如果只是单纯的银行理财投资者,建议先从现金类产品和超长期限的产品入手,此两类产品体验上差别不大,对于中短期期限,可以进行观察,增加自己对市场和此类产品波动的学习和理解,再进行合理的结构调整加以配置。总之,资管新规正式发布后,银行理财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健康,我国理财客户的增长潜力和空间依然很大,所以银行和理财子公司也将会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选择。在这个过程中,银行理财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稳健”,对于投资者来说,理解理财产品发生的变化,也需要去加强了解和学习,像理财产品现在也要求对投资者披露更多的信息,只有掌握了不同类型产品的特征和优势,才能真正实现财富保值增值,以至于再结合股票市场投资、另类资产投资时攻守兼备。一道球形闪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