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源自道教的“三官”之说。三官,又名三元大帝,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天官治理天界,主管赐福;地官治理地下,主管赦罪;水官治理水中,主管解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是三元大帝的诞辰日。因此,这三个月圆之夜也就逐渐定为上元、中元、下元。
雍正《朔平府志》《朔州志》、光绪《怀仁县新志》《定襄县补志》、民国《马邑县志》等记载:中元节为“地官校籍之辰”。这一天,地府洞开,**四出,接受地官检校,同时也接受人们供养。有祀者回家接受子孙的祭拜;无祀者由官府统一在厉坛祭祀,或由民间请佛道作法“普度”。
从山西旧志的记载看,中元节与清明节、十月初一并称为三大“*节”,但各有侧重,清明节偏于扫墓添土,十月初一偏于焚送寒衣,中元节偏于麻谷荐新。
麻谷荐新
麻谷荐新,也叫秋尝荐新。荐,是进献之意。新,指时令食物。七月十五,秋稼成熟,告祖秋成,并荐新谷,此谓秋尝。秋尝是古代春夏秋冬岁时四祭的一部分,“春曰祠,夏曰杓,秋曰尝,冬曰蒸”。民国《解县志》记载,四时之祭在正月初一(春)、清明节(夏)、七月十五(秋)、十月初一(冬)。
想收到此类文章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