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霍山ldquo清廉松ldquo
TUhjnbcbe - 2022/1/27 10:51:00

在霍州市的古树名木中,李曹镇韩壁村的霍山神松被誉为第一美树。金秋十月,风和日丽,我和霍州市曹端研究会会长张明光,一同驱车前往他的老家韩壁村,去考察这棵向往已久的松树。

张会长退休前是当地的文物局局长,对霍州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非常熟悉,他一路上给我讲解着名人轶事。我不禁感叹:霍山顶上有一片历史的天空。

车子走到杜苏沟村,张会长指着村中矗立的一座土塔说,那是曹端墓塔。在几间民房中的空地上,一座高五米左右的土台上耸立着一截砖塔,上面扣了一个黑色大瓮。张局长又指着不远处另一座几乎一模一样的砖塔说,那是曹端祠塔,这个大瓮象征着毛笔头,整个造型就是一只大毛笔。类似这种造型的塔在霍州的村庄很常见,通常被叫做文笔塔或笔尖塔,象征着保佑文运和崇尚读书的民风。

这两座号称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物,孤零零立在村舍中间无人问津,其中一座被当地村民完全圈在了自家的院子里。张会长说:“曹端是霍州历史上最为著名,也是最有研究价值的人。从继承和发展的眼光看文化遗产,曹端祠可迁到更合适的地方,比如迁到那个霍山神松附近,那棵风骨奇绝的神松,可以配得上曹端。你知道曹端从小天资颖异,气度端庄,相貌正和他的名字‘端’。”我听了,对曹端充满了好奇,对神松之美更增添了几分憧憬,渴望着立即一睹它的风采。

一路上,张会长给我讲着曹端的故事。

曹端,这位被誉为明初理学之冠的大学者,是中国第一官箴“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的作者。明代另一学者洪应明在《菜根谭》一书中也是受其启发,才写出了“公生明、廉生威”的绝句。有人评价曹端,能“兼收并蓄理学、心学,心底广阔,乃为朱熹、王阳明所不及”。《明史》有《曹端传》记载曹端,五岁时看到《河图》《洛书》,就摹画在地上问他父亲。等到长大,专心于研究儒家性理之学。他的学习侧重于联系实际,亲身实行。他的学说的重点在于静心。他专心致志作研究,座位下两块砖都磨穿了。曹端身前为霍州学正(教育局长),一生致力教化。

他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信中说:“佛教讲空,不合儒家倡导的天性规律,道教讲虚,也不是依从本性而行的理论。”他父亲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劝说,弃佛从儒。他笃行孝道,安葬父母后,在父母坟墓旁筑室生活了六年。他死时,霍州人“罢市巷哭”,连儿童也都流泪哀伤。他为官清贫,无力归葬,权葬霍州,后迁回河南老家渑池。

又走了几里路,我们到了韩壁村,这是霍州最古老的村子,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在这里居住。战国时韩国建驿站于此,故名韩壁。当我们路过一座普通民宅时,我突然看到外墙上镶嵌了一块石头,上面用苍劲的楷书写着三个字“存三畏”。这村落果然文化气息浓郁,我知道这句话出自论语:“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是说君子心中当存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德行高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张会长高声读出此句,我顿时有种如雷贯耳的感觉。

张会长说这三个字是“颜体”楷书。颜真卿的字透露着一股大儒气势,颜真卿本人心存三畏,却不畏死。当年75岁的颜真卿受命劝降反叛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李命人挖了一丈见方的坑,传言说要活埋他,颜真卿约见李希烈说:“死生有命,何必搞那些*把戏!“又堆上柴火泼上油,颜真卿自己就往进跳。颜最后被叛贼所杀,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所以颜真卿的字透露着一股无畏之气。中国历史上许多儒生文人其实都有一股大义凛然的精神,方孝孺十族被诛毫无悔意,铁铉被割耳鼻骂不绝口,陈迪被逼吃子之肉兀自不屈。

我听了这些故事,对儒家文人立即增加了许多敬畏。张会长说,霍州自古民风尚学好文,这少不了曹端这样的教育家的功劳,当时,蒲州和霍州都争着要曹端当学*,后来朝廷把曹端分到霍州,在霍州当了16年的教育主管。

转了一个弯,刚走几步,我就被村北沟里一株几百年树龄的老柿子树吸引住了。柿子树上,留存的几十个红红的柿子,看上去仿佛是人们刻意安装上去的小灯笼,煞是夺目。走近一看,这柿子树,竟然长在一块几米见圆,青黑交杂的大青石边。这老柿子树树皮龟裂,色泽粗黑,与那巨石长在一起,仿佛一对相厮相守,不离不弃的老夫妻。几百年了,树不嫌石笨,石不嫌树丑,真乃奇景,只可惜的是藏在深山人不知啊!张会长说,“这*土山上生出这么一块大青石,还伴生了这棵老柿子树,确实难得,也算奇特,然而,与霍山神松比起来,这柿子树还是难登大雅之堂”。

顺村北的小路又走了几分钟,转过一个坡,我一抬头终于看到那棵松了。此时,蓝天上飘着白云几朵,松树后不远处就是藏青色的巍峨霍山。那棵高高大大的松树,立于一块大平台上,树皮雪白,树冠茂密,松果累累。旁边立有一块大石头,上写“霍山神松”四个大字。我在当地考察了不少古树名木,许多国槐、桑树、松树与柏树,仅仅几百年的树龄,大都已是老态龙钟,树干腐朽。就连那个挺有名气的的长在石崖上的红岩松,要是论及身高、树径和外形,与这霍山神松相比,也是稍逊几分。这棵千年白皮松似乎有着永葆青春的秘诀。它长在垣头上,四周没有其他的树和杂物,有一种不怒自威、唯我独美的气势,儒雅大方而又风流倜傥。一阵风吹过,树枝摇曳,真真是玉树临风,气质绝伦。张会长看着我在那里发呆,笑着说,“怎么样?都说曹端相貌端正,为人秉直,这棵神松,一身正气,正大光明,像不像曹端?”

从曹端生平来看,他的思想和行为出类拔萃,与朱熹,二程,甚至王阳明都差不了多少,但其名气却没他们大。因为从官职上说,只是霍州学正,处级干部而已。又身处霍州,远离*治文化中心,和帝王没啥交情,得不到推崇和重视。最重要的是,没有人去致力挖掘与宣传,我突然有了一种义不容辞的使命感。

张会长感慨道,世有三不朽,立言、立德、立功,曹端算个完人。曹端的不朽之言除了那句廉*名言外,关于孝道的一番话也算是经典之言:“孝乃百行之原、万善之首,足以感天下、足以感地明、足以感人幽、足以感*神,所以古之君子自生至死,顷歩而不敢忘孝焉”。他致力于教化,对理学重要命题多有修正、发挥,被论者推为“明初理学之冠”。

他的孝道垂范霍人,一生为官清廉,当属不朽之德。

他反对“一切虚浮、巫觋、风水、时日”等封建迷信活动,在他倡导下,官府毁坏坑骗群众的“淫祠”百余间。在灾荒年间,他还积极倡导赈灾活动,救活了不少劳苦百姓,这在当地也算是不朽之功。

霍山集千年灵气孕育出这大美之树,又出这么个大美之人。看着这棵神松,一代大儒曹端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他可能不像潘安、宋玉那种容貌秀丽的美男子,但一定有光明磊落、正气凛然、坦坦荡荡之神情。细细想来,曹端作为美男子,美在三端,心端、貌端、行端。他每日正心诚意、不忧不惧,不急不躁,不悲不喜,可谓心端;他相貌端庄,举止从容,不慌不忙,可谓貌端;他为官清廉,为学严谨、为人孝诚、破除迷信、赈灾救难,可谓行端。

霍州发展地方旅游,廉*文化是特色之一。我有个想法,给这棵白皮松改名清廉松,把曹端的名言轶事镌刻于此,让这棵古树承载曹端在霍州的这段青史佳话,纪念曹端那种大儒之美,让更多的人来接受这大美大善的人格熏陶。同行的张会长也赞同道,“这棵神松也确实有着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清官廉吏的形象和风度”。

奇美之树配奇美之人,岂不是相得益彰。

作者胡中华,梁衡研究会副会长、梁衡研究会研究员,树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霍山ldquo清廉松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