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学生在临汾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晋西集团春雷公司与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建设高性能合金材料制造项目实验中心,技术人员在做产品实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在戎子酒庄科研中心实习实训。
侯马汤荣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共同组建技术团队,开展创新实验和新技术研发。
●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
●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智库合作基地
●高校优质生源基地
●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基地
●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
●高校干部人才培养基地
●校友招商引才基地
●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
●技能服务人才培养基地
不久前,山西建邦集团有限公司与西安理工大学开展以共晶石墨钢代替RV减速器核心零件适用性研究,该研究成果既解决了材质容易磨损失效的难题,也降低了生产成本。“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就像一场‘及时雨’,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卡脖子’问题,为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提高产品附加值提供了广阔空间。”山西建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国朋说。
享受到深化省校合作红利的不止山西建邦集团有限公司一家。今年6月以来,我市聚焦科技成果和人才资源富集的各大高校,大力度、多领域、深层次推进深化省校合作“12大基地”建设,与71所省内外高校建立紧密联系,签约合作项目项,达成意向合作余项,集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打造了一批创新平台,落地了一批产业项目,科技创新、人才引领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点燃新引擎。
临汾要转型,科技是支撑,人才是根本。对于矢志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省第一方阵”的临汾而言,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渴求人才。我市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府深化省校合作的战略部署,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双组长推进,市委组织部长靠前指挥,8个牵头单位统筹实施、20个市直单位全面参与,17个县(市、区)紧步跟进,市县两级密切配合,积极对接,省校合作呈现出“协同推进、整体成势”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市第五次*代会把“深化市校合作,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列为今后五年全市“二十件大事”之一,必将推动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在“十四五”时期一抓到底、久久为功,形成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的常态长效机制。
硬核举措蓄积引才聚智强磁场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深化省校合作,首要是抓好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我市以“契合度高、吸引力强、保障度好”为标准,在大力实施《构建临汾市人才服务体系的若干措施》的基础上,对现有人才*策进行全面评估,针对高校高层次人才量身定制一系列更加精准的引才留才*策,努力在经济待遇、工作待遇、*治待遇等各方面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保障,形成集聚高校优秀人才的“引力场”。比如,建设套设施齐全能够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鼓励企业吸引全国知名高校大学生就业,企业享受吸纳就业补贴;个人创业提供最高3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创办小微企业提供最高万元创业担保贷款;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支持行业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产业联盟。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在“渊深”“林茂”的好环境招引下,我市相继与北京林业大学、同济大学等50所高校签约,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创业、联合培养、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高校干部人才培养基地70个。特别是曲沃以一县之隅,建成全省首家县级“智创城”,与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16个创新平台和4个域外协同创新基地,已取得发明专利31件,实用新型专利件,注册商标件。
“在这里不仅有生活补贴,还能享受免费食宿等一系列优惠措施,这让我们感受到了当地*府真的是在用‘真金白银’般的*策,帮我们解决就业和创业的后顾之忧,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临汾对人才的深深渴望和满满诚意。”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陈宇轩如是说。今年以来,共有来自清华大学等高校名大学生在我市实习实训;10所高校、余名大学生到我市开展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在我市建立了9个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11所高校与我市签订大学生联合培养协议,厦门大学、西北*法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与我市签订干部挂职培养锻炼协议。
科技创新释放人才引擎新动能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自深化省校合作工作以来,我市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瞄准企业技改需求,着力建设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企业渴望最前沿科技成果,却囿于人才匮乏,这是横亘在高新技术企业面前的一座大山;空有“十八般武艺”,却难以大展拳脚,这是许多高校科研人员面临的“科研成果转化难”的现实境地。为此,市科技局充分发挥《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作用,鼓励高校将科技成果在平台发布,及时牵线搭桥,跟进服务14家重点企事业单位与相关高校开展对接合作。
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上,山西华翔集团的展台成为焦点,前来咨询、洽谈的人络绎不绝,这得益于该集团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研制的3DP砂型3D打印设备所带来的技术突破。“深化省校合作,实现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生11gt;2的效果,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通过这次转化,我们希望能与高校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华翔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王欢坦言对省校合作的渴求。
只见“乌金”滚滚,不见矿工身影,这是霍州煤电集团木瓜矿井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真实写照。为了打造智能化矿井,霍州煤电集团积极与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推进矿井无人值守远程监控、应用5G万兆级工业环网人工智能感知平台建设,研发出井下电动胶轮车“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等,使矿工井下作业条件大为改善。
——侯马汤荣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开发新型复合制动鼓的工艺设计、复合界面控制及短流程制造技术;
——乡宁华廷陶瓷文化有限公司与厦门大学信息学院达成共建乡宁紫砂陶文化计算研究院合作意向;
——翼城晋西集团春雷公司与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签订框架协议共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合作研发铜钛高强高弹合金产品,推动高性能合金科研延伸;
——古县金谷煤业有限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签订“金谷矿超长面‘采光留’一体化协调开采”技术开发合同……
如今,向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借智借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全市企业的共识,也直接推动我市创新动能更加强劲、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以校为媒实现招才招商双推进
向校友背后的资源深度进*,着力打造招才引智、招商引资2.0版,使“校友经济”成为助推发展的强劲动力,是建设校友招商引才基地的题中之义。为此,我市在深化省校合作中,充分挖掘校友资源这座极具开发价值的“富矿”,注重把合作高校的校友变成临汾的校友资源,以共谋发展为原则,以校友情感为纽带,充分调动校友资源,实现招才与招商同频共振。
受校友邀请,复旦大学电子与科学技术流动站博士后张泽芳,响应临汾市“双招双引”号召,带着技术和资金回到家乡,创办了临汾博利士纳米材料有限公司。返乡创业后,张泽芳便搭上深化省校合作的“顺风车”,通过与复旦大学、江南大学开展技术合作,逐步构建起覆盖基础研发、高新技术研发、技术开发三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所生产的纳米级氧化硅(硅溶胶)、氧化铝粉、蓝宝石抛光液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化工、建材等行业,长期保持同行业领先水平。这是我市大力发展“校友经济”的“新样本”。
省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建立了重点高校信息库、校友企业家信息库以及在临校友信息库3个数据库,确定在临汾经济开发区甘亭新型工业园区、侯马经济开发区、霍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校友招商引才特色园区,并被省商务厅确定为首批校友招商引才特色园区。
同时,积极对接高校、重点联系校友,一大批校友招商引才基地在我市挂牌落地。翼城县与全国各高校翼城籍人才定期沟通,累计与35名翼城籍在外人才取得联系,让校友成为招商引才、牵线搭桥的“红娘”,落地了一批樱桃、草莓、香菇等特色种植项目。先后柔性引进国家“万人计划”领*人才1名、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名,实现了人才工作新突破。
借势发力助推特优产品远名扬
全国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山西省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山西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这里,就是临汾。在深化省校合作工作中,我市致力于建设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把吉县苹果、隰县玉露香梨、曲沃蔬菜等本地特优农产品,输送至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师生的餐桌,实现校地互赢。
提起临汾,除了深厚的历史,还要说到它“棉麦之乡”“膏腴之地”的美誉。我市采取“定点采购产业扶持基地建设示范引领”的模式,由吉县苹果、隰县玉露香梨、曲沃蔬菜等极具临汾特色的优质农产品“打头阵”,从产品原产地直供高校,让省外高校师生品尝到原汁原味的“临汾味道”。
今年6月,我市作为第九入校对接洽谈小组成员,参与对接浙江大学和厦门大学两所高校。脆甜的苹果,多汁的香梨,一登场就成为校园里的“网红”产品。“和从前高校通过农贸市场采购的模式相比,此次省校合作采取的模式,具有中间环节少、价格更实惠、农产品质量有保证等优点。”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若农说。
目前,曲沃县晋之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与厦门大学后勤集团达成协议,授牌厦门大学后勤集团优质果蔬供应基地。17个县(市、区)正积极与中国传媒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对接,签订意向订单,拓展临汾农产品销路,逐步建立承包式、定制式、体验式的高质量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
“质量是关键,没有好的农产品,很难在省校合作的大好形势下做出成绩。”王若农表示,下一步,我市在积极对接高校、加大临汾特优农产品品牌宣传力度的同时,将全力做优产品质量,打造临汾西山高质量梨果、平川高品质蔬菜、东山高标准药茶三个产业示范带,邀请高校帮助制定农产品标准,推进追溯体系建设,推动临汾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省校合作输送的不仅仅是临汾的“特”“优”农产品,更有平阳的莘莘学子和专业技能型人才。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开启了中学与高校合作共赢的“金钥匙”,为高校接续培养优秀拔尖人才;技能服务人才培养基地,让“浮山厨师”“洪洞三保”“尧乡姐妹”“晋南钢铁工”等名号享誉三晋,走进高校、迈向全国。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随着深化省校合作工作持续深入推进,一支规模宏大的高校人才队伍正向临汾集结,平阳大地也正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记者孙宗林安月琦通讯员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