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临汾日报
本报记者李静
6月14日,随着最后两名患者康复出院,医院东城院区圆满完成了“红码”医院的阶段性任务,向广大群众交出了一张“硬核”的抗疫答卷。
回首过去的三个月,东城院区的医务人员勇挑重担,逆行奋战在危险的最前沿,无私无畏地以生命护佑生命,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抗疫战歌。
危难时刻勇向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早在今年年初,东城院区就被我市初步指定为新冠疫情封控区特殊人群就诊医院。当时,东城院区刚刚移交给医院,既要确保相关工作顺利交接、平稳过渡,还要加紧开展医院筹备工作。
3月9日,东城院区被正式划定为我市唯一“红码”医院,新的考验随即而来。东城院区负责人张俊庆说:“在医院全力支持帮扶下,我们通过内部医疗资源调配整合,分阶段紧急实施了一系列软硬件改造升级工作,全力克服设施陈旧、设备老化、人员紧张、资金不足等诸多实际困难,不断完善‘红码’患者救治条件。”
时间紧迫,东城院区迎难而上,以最快速度做好各方面的准备,顺利收治第一例“红码”患者。患者是一位84岁的老人,患有急性心梗合并左心衰竭、双肺感染。“红码”病区医护人员们立即启动紧急救治程序,用最短时间备齐抢救药品及器械,积极为老人进行抗感染治疗以纠正心衰。
医护人员们以速度、力度和温度,成功应对了这项有难度的挑战。张俊庆坚定地说:“我们必须扛起应尽之责,在关键时刻冲锋在前,让*府放心、群众满意。”
不畏艰险守初心
4月中旬,因省内清徐韵达快递物流园暴发疫情,我市防控压力剧增,东城院区紧跟上级要求,紧盯疫情变化,全力做好“迎战”准备。
4月15日至16日,东城院区迎来“红码”患者就诊、住院“最高峰”。在张俊庆的统筹协调下,“红码”病区负责人李建新、门诊负责人郭宇飞带领团队协同作战,既要承担好为全市“红码”人员采集核酸的重任,也要保障好特殊时期的医疗救治和护理工作。
“56岁男性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症状难以缓解。”“一名孕妇怀孕39周+5天,已出现分娩征兆。”“一名孕妇怀孕39周,突然出现胎膜早破症状。”就在他们忙得连轴转时,一通通紧急电话接连响起。收治工作刻不容缓,他们争分夺秒、昼夜不息,在医院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全力以赴展开应急救护,为患者们带来了安心与希望。
攻克一道道“难关”、化解一处处“险情”、打赢一场场“硬战”……“红码”医院应疫情形势而生,尚处于“成长阶段”,没有任何模板可以参考。东城院区在摸索中奋力前行,不断优化“红码”患者就诊、住院流程,及时响应并妥善解决了特殊人群的急难需求。
护佑生命写大爱
5月下旬,随着一趟趟上海返临旅客专列陆续抵达临汾,东城院区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医护人员们直面疫情风险与防控压力,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逆风前行、无畏坚守。
6月8日,一名上海返临人员在居家隔离期间出现持续发热,当即从霍州市陶唐峪乡“点对点”闭环转运至东城院区“红码”病区。经过进一步检查,医护人员们发现患者的多项指标存在异常,伴有新冠肺炎疑似症状,并立即上报医院总院区。
在场医护人员的心一下子就悬了起来,整个病区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在危急关头、困难面前,他们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自身安危,而是如果一旦确诊,如何将疫情传播风险扼杀在“源头”,如何确保患者和广大群众的安全健康。
此时,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医院专家组为患者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并根据新冠肺炎诊疗指南,反复比对各项检查结果和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结果,历时数小时综合考量、出具诊断结果,完全排除了患者感染新冠病*的可能性,大家终于松了口气。
什么是责任担当?医护人员们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最有力的回答。截至目前,东城院区“红码”病区共接收“红码”人员人次,在他们及时、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下,所有患者皆已出院。
但是,疫情尚未走远,东城院区依然重任在肩。张俊庆说:“我们会继续坚持‘平疫结合’原则,实行‘双轨制’运行模式,着力加强软硬件建设,在承担‘红码’患者救治工作的同时,全力保障院区诊疗业务正常运营,为区域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